近年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居住建筑也在不断发展,以往农村建筑用的的粘土砖和瓦逐渐被煤灰砖和彩色水泥瓦代替,在许多经济发展良好的农村,低矮的平房也渐渐被楼房代替。农村的发展使得近些年来出现建房热潮,对照比两次建房热,农村住宅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从开始的生存型过渡到生活型,随着经济的发展,最终进入了生态型住宅阶段。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不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因此地域不同建筑材料也有所不同。例如西双版纳地区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为竹,此外居民建筑中还使用到木材,草等易于傣族居民取得和利用的材料;在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上居住形式为穴居式,窑洞建筑为当地的特色建筑,窑洞充分利用高原的有利地形和当地自然条件,在黄土高原地区就土山山崖挖洞,建筑材料即为土,非常环保。
相对于以步入正轨城市的节能建设,农村的建筑节能发展的较为缓慢,但现今国家进行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施行低碳节能的发展政策,农村的居住建筑也在向低碳节能发展趋势发展。
(1)在农村居住建筑中应当控制粘土砖的使用,尽量避免使用粘土砖,并且应当广泛应用粉煤灰制作的空心砖、免烧砖材等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
(2)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农作物进行利用,可以制作水泥稻草板、稻壳轻质砖等新型环保材料。
(1)窗墙比 窗墙比必须控制在适合的范围之内门窗的面积越大,采光通风的效果越好,应在满足基本的采光和通风的同时尽量缩小窗墙比,避免过多热量的散失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2)选择好的外窗边框材料 避免形成热桥对窗户的整体造成严重影响。
(3)玻璃 应选用导热系数较小的玻璃,避免热量太过容易流入和流出,可以使用保温性能较好的玻璃,如双层玻璃、低辐射玻璃、中空玻璃。
四、农村居住建筑建设的趋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由于农村居住建筑绝大多数为村民自建,因此住宅建设呈无管理、无规划、无设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建设的住宅不仅质量得不到保障,也基本没有美观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今开始逐步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以往农村居住建筑为村民自建,建筑分布不集中,单独一户住宅即占用大量耕地来建附属设施,原本完整的土地被分割成小块。现今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建造农村居住建筑,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土地得到了合理的利用,更使得建筑形式得到统一,更为美观。了解更多...
农村居民建筑在建筑的形态和平面的布置上向城市建筑学习、借鉴,逐步向城市住宅靠拢。旧时农村居住建筑在通常情况下是由村民自己设计、施工,村民的设计更注重使用功能,降低造价,较少考虑美观的问题,建筑质量得不到保证,建筑原材料多采用木材,土,粘土砖和混凝土制品。现今多数农村居住建筑注重美观、经济、适用、节能,从抗震性能较差的土坯墙结构,砖木结构,砖墙结构,抗震性能较好的砖混结构进而发展到现在抗震抗风安全性能很好的轻钢复合墙体建筑。
二、建筑材料的变化趋势
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的发展
住宅建材的选择与建筑节能有密切的关系,要实现建筑的节能应做到:
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以提高外墙的节能: